与世界同步 推动房颤学术发展

2007-11-02 00:00:00 来源:

  目前,心脏方面的疾病是危害人们健康的头号杀手,全球都在为战胜和攻克心血管病进行着不懈的努力和抗争。前不久,“第二届心房颤动国际在线论坛”新闻发布会在五洲大酒店丁香厅隆重举行。发布会上,我国着名心血管专家胡大一教授、杨延宗教授和马长生教授与部分在京媒体就房颤学术领域所关心的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房颤治疗领域的进展和现状
  房颤是近几年心脏病学领域的热点,也是临床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发生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75岁以上发病率高达8.0~11.0%。在会上,胡大一教授和马长生教授分别谈到了近来房颤治疗领域的进展和现状。胡大一教授指出,心房颤动一直是目前临床研究的一个重点也是热点。因为它是常见的慢性病,中国目前有一项调查,我们国家的患病率是0.9%,接近1%。它又是一个老年人疾病,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发展,房颤病的患者将越来越多。房颤很大的危害就是心脏病的并发症,特别是脑中风,房颤是脑中风主要的一个方面,我们国家是高血压大国,年龄大且血压高的患者是容易发生房颤。如果既有高血压又有房颤,他的脑中风的危险系数非常的大。
  胡大一教授指出,房颤在生活质量评估上,它和德国的心肌梗死和心律衰竭在质量状况方面是属于同一个层面上的,这个也是我们的国家所欠缺的。国外评估房颤患者生活质量的工作进展的非常的好,而我们在这方面做得非常的不够。
  现在我们国家房颤的问题主要是血栓的预防,而且在目前呈现出的是一个非常严峻的状况,估计我国目前约有1000万心房颤动患者,随着我国人口的老龄化,房颤的负担无疑会越来越重。资料显示房颤患者死亡危险较无房颤者高1.5―1.9倍。房颤危险的并发症为脑栓塞,较正常人高出5倍,不同病因的房颤检塞发生率不同,非风湿性心脏病房颤的检塞危险是非房颤者的5.6倍,而风湿性心脏病房颤的检塞危险则是其17.6倍。
  房颤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根据预测,在未来50年,房颤将成为很流行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因此,迫切需要对房颤进行一级预防,以阻止其发生和发展。近年来国际上对于房颤机制的理解不断深入,并相应带来了治疗上的变化。多年来对房颤治疗主要包括3个方面,即转复房颤,维持窦性心律;控制房颤时心室率;抗凝治疗,预防栓塞并发症。
  积极开展一级预防
  房颤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根据预测,在未来50年,房颤将成为很流行的心血管疾病之一。因此,迫切需要对房颤进行一级预防,以阻止其发生和发展。
  北京安贞医院房颤中心主任马长生教授认为,对于房颤的预防,必须从根本上对基础疾病进行治疗国际上的新的研究表明,如去除高血压的因素,房颤的患者数将减少14%。而在没有二尖瓣反流、心力衰竭或高血压等合并症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中,房颤的发生率只有2%。因此,冠心病患者应积极治疗原发病,避免出现合并症。
  左室功能异常和心力衰竭是房颤的重要危险因素。国际上一项涉及2326例患者的研究表明,男性心力衰竭患者房颤发生率增加8.5倍,女性增加20.4倍。随访38年后,心力衰竭仍是房颤发生重要的危险因素。所以,为了预防房颤的发生或复发,对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而需要植入起搏器的患者,应选择以起搏心房为基础的模式。在选择起搏方式和调整起搏器参数时,应尽可能减少右心室心尖部起搏。但是,由于目前尚无确切证据显示起搏器有“抗房颤”功能,因此对于无心动过缓不需要常规植入起搏器的患者来说,目前不应采用心脏起搏来预防或治疗房颤。此外,当前还有很多证据支持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和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可预防房颤。研究表明,它们可使房颤的相对危险减少28%,房颤复律患者可以减少48%。《房颤处理指南2006》也推荐ACEI与ARB在房颤患者中应用。
  导管消融发挥一线作用
  从艰难起步到备受重视,导管消融近两年取得的进步令医学界瞩目。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简称导管消融)是将一根很细(直径2.7毫米)的导管经过静脉血管送到房颤的病灶,然后释放射频或者其他能量(如超声)以消灭病灶的方法。与药物治疗相比,导管消融的很大优势在于手术成功后可以将房颤彻底根除,而且不需要再使用抗心律失常药物。
  导管消融治疗的进步使得房颤的治疗露出了曙光,这也是近些年房颤治疗突出的成就之一。目前,在发达国家,导管消融被用于绝大多数房颤患者。既往的房颤治疗指南仅将导管消融描述为一项探索中的技术,没有将其列为一种独立的治疗手段。而《房颤处理指南2006》不仅肯定了导管消融是一种独立的治疗手段,而且将其定位在二线治疗的地位。“鉴于一线的抗心律失常药物疗效难以尽如人意,同时长期应用的安全性堪忧,因此,导管消融名曰二线,实为一线。”马长生教授如是说。
  胡大一教授也提到,近年来房颤当中科研进展很大的是消融,但是消融近期的技术和研究都在不断的发展,导管技术,我觉得非药物治疗有几大类,一类是外科的患者需要搭桥,顺便外科做了,在开胸手术当中和主导的手术中是可以一起做的。第二个就是内科的消融、导管消融,现在有发展前景的就是外科胸腔镜,这个更快,更可靠,成功率更高,也是非常优等的一项技术。无论是导管消融、胸腔镜还是手术这三样技术都在不断的进步,都是在研发当中,没有一个是很成熟的。还有目前真正能做到无论是成功率还是安全性都可以保证的,在全世界都是有限的,就是很难普及,房颤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因为有心脏病的和有心脏病的,有老年的有年轻的,这都不是一个机制。
  目前国际上以及我国一些主要中心所报告的各种消融方法治疗房颤的成功率可达到80―90%以上。虽然有一些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和达成共识,然而相对于目前药物治疗房颤在维持窦律方面效果不理想的困境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现有国内外的文献资料已经表明,对于复发性的阵发性和持续性房颤,尤其是没有明显器质性心脏病证据患者,导管消融的确是有效控制房颤复发一个理想选择方法,可以说房颤的治疗已经开始进入了导管消融的时代。目前,国际上,包括中国,正在联合组织大规模的临床试验进一步证实消融治疗对患者的获益情况。在国内几家大中心,房颤导管消融治疗的成功率已经达到世界优等中心水平。
  2006年,一些新的导管消融方法也为房颤治疗增添了亮点,包括星状电极指导下对房颤起源点的消融,复杂碎裂电位的消融,选择性对迷走神经消融以及慢性房颤患者左房消融后进行右房消融等。马长生教授告诉记者,纵观目前种种术式,其干预的核心无不在肺静脉前庭及其周围。未来房颤的导管消融治疗终有一天会通过一种简单而效果很好的术式得以统一。在现阶段,房颤导管消融还是一项高度依赖于术者经验的治疗技术。消融导管的准确定位和稳定贴靠是导管消融治疗房颤的基础,熟练与否直接决定消融效果。在某些复杂病例或解剖复杂部位,即使有经验的术者也难以准确定位和稳定贴靠消融导管。经过数年的研究,磁导航技术终于在2006年进入房颤导管消融治疗领域,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了思路。
  相信随着房颤基础机制的进一步探索,治疗策略的进一步提高,导管消融治疗会逐渐成为房颤治疗的一线选择。
  抗凝治疗得到进一步规范
  房颤患者死亡主要的原因是缺血性脑卒中,而抗凝治疗可以减少发生血液凝固的危险和预防脑卒中,因此成为房颤治疗策略中颇为重要的一环,也是目前前瞻性随机多中心研究较多、结果比较肯定的治疗策略。

3333
3334
更多>
更多>
杨宏杰

杨宏杰 主任医师

上海岳阳医院

擅长:擅长治疗糖尿病、甲亢、肥胖、代谢综合症等内分泌疾病。

立即咨询